记者观察网山西6月30日电(见习记者 王莹 王环环 曹思团)6月30日,在平定县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城市管理)的揭牌仪式完成后,县政府新闻办在金源国际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关于实验基地建设的新闻发布会,会议由平定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学松主持,邀请了来自《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山西晚报》《阳泉日报》《生活晨报》《记者观察》等十余家媒体的记者。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石利军、县信息数据中心负责人贾智弘、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任文建以及县政务信息管理局副局长张国业就实验基地建设的相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由县政务信息管理局副局长张国业同志介绍平定县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城市管理)建设目标与规划:
2021年6月,中央网信办等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的通知》,平定县根据文件要求,结合自身特色,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协同治理模式为目标,提交了申报方案。经过专家评审,平定县于2021年9月29日成功公布入选10家城市管理特色基地,是山西省唯一入选的实验基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实验基地建设,成立了平定县智能化社会治理领导工作组,将实验基地建设列入了2022年度的“五场硬仗”之一。
一、建设意义
党中央始终把基层治理问题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基层社会稳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工作提出的重要指示,也是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实验基地建设将会坚持“党建引领、顶层规划,以人为本、惠及社会,突出重点、聚焦场景,创新驱动、技术先行,开放共享、互联融合,统筹协调、安全可控”的原则,努力完善和创新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打通城乡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夯实基层治理的基础工作。
二、建设目标
平定县将紧抓智能社会治理的历史机遇,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下,筑牢县域数字化基础设施,建立高效协同的数字化治理平台,强化数据要素资源共享应用。在搭建智能化社会治理应用场景的同时,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人文社会影响研究,以社会实验研究方法,为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案例模式、经济理论、政策标准和运行机制,全力打造基层治理的“平定样板”。
到2025年,将基本完成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的建设任务,增强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网络安全基础支撑,培植壮大数字经济,提升数字政府治理和信息惠民服务水平,深入实施智慧社区、乡村振兴、环境治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重大战略布局,协同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达到新的水平。
三、建设思路
实验基地建设的“1246”总体思路是:“搭建一个中心、做好两个支撑、完善四个机制、聚焦六个领域”。
组建一个中心:即平定县智能化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整合数字化能力支撑,将县政务信息管理局的行政管理、信息数据中心的技术管理、县委网信办的网络治理、县公安局网安大队的数据安全等职能进行逻辑整合,形成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总枢纽;联合省内外高校、研究院所、先进技术企业,成立阳泉社会治理研究院,搭建专家智库和课题研究的科研平台;建立社会治理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由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牵头,将基层治理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系统化联接与业务协同。
做好两个支撑:即智能化团队支撑和社会实验团队支撑,一是在整合县域内信息化相关职能的基础上,引进和培育先进技术企业,聘请来自一流高校的智能化专家教授,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的智能化业务支撑;二是对接中央、省、市的公共管理、社会学方面的专家智库,加强基层治理的理论创新和机制创新,广泛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总结智能社会治理的理论经验、政策标准、运行机制等。
完善四个机制:一是建立系统全面的基层组织治理能力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多视角、多维度的指数评价,抓考核、补短板,靶向明确地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二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网格治理机制,优化网格设置、建强网格党组织,建立一支以网格员为核心主力的基层治理队伍;三是建立双向协同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作机制,以基层治理平台为枢纽,实现基层数据向上聚合、条线数据向下共享,基层治理事件向上分派、条块任务向下核实;四是建立领域驱动与问题导向的场景建设机制,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聚焦某领域、某项行动开展智能化应用场景,把数字赋能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激发出社会治理的新活力。
聚焦六个领域:一是基层党建领域,开展双日双评、基层社区双报到、党员积分制、基层党组织书记星级评价、党组织指挥调度等应用场景的建立,赋能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提升。二是政法协同领域,开展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建设、构建矛盾调解一体化平台、推进基层法制四岗合一等的应用场景。三是社区治理领域,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管理服务平台,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方便群众办事。四是乡村治理领域,健全乡村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开展数字乡村示范创建、实现集体经济的规范化信息化经营管理、推行五治融合与信用体系建设。五是环境治理领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生态环境“一张图”,建立立体化、多层次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重点矿山、水库、林地等的监管治理全覆盖。六是公共服务领域,深化“一网通办”工程,建立党建领航的公共服务和志愿服务体系,实现党群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站、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一网通享”,发动党员在无物业社区、农村建立自治服务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保障方面。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双组长”的基地建设领导工作组,成立了社会治理专门机构——平定县数字化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成立了智库支撑机构——阳泉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二是团队保障方面。将县域涉及信息化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逻辑整合,支撑县域数字化治理的规划、立项、审批、建设、运维环节,向包括信息技术、公共管理、社会学等33名领域专家发放了聘书,为实验基地提供智库保障。三是资金保障方面。将基地建设列为平定县重点工程项目,积极对接上级各类扶持政策,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支持,县本级设立专项经费、科研经费、人才经费,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四是宣传保障方面。完善信息宣传制度,将各乡镇、部门的数字赋能优秀案例列入先进典型,加强宣传基地的建设成果和典型经验。
郡县治,天下安。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之一,我们承担着建试点、闯新路、出经验的重大使命,要将建设智能社会治理特色实验基地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坚定县委、县政府“人人谋转型、百业蹚新路”的发展思路,锚定目标、奋力攻坚,以勇当排头、干在实处的决心,积极开展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全方位推动平定县社会治理智能化改革,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打好打赢基地创建之战,真正举高擦亮智能社会治理这块“金字招牌”,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造县域基层治理“平定样板”,蹚出一条走在时代前沿的转型发展新路。
答记者问:
《阳泉日报》记者:
请问目前平定县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城市管理)进展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石利军:自2021年9月成功入选中央网信办等八部委联合评审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城市管理)以来,作为山西省唯一入选的实验基地,也是全国10个特色基地(城市管理)唯一一个县级实验基地,平定县勇敢承担起建试点、闯新路、出经验的重大使命,将建设智能社会治理特色实验基地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坚定县委县政府“人人谋转型、百业蹚新路”的发展思路,锚定目标、奋力攻坚,以勇当排头、干在实处的决心,积极开展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全方位推动平定县社会治理智能化改革。在2022年年初全县委经济工作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将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特色基地确定为平定县今年重点完成的五场硬仗之一,吹响了平定县特色基地建设任务的集结号,发出了平定县社会治理智能化改革的动员令。4月2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平定县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城市管理)建设大会,完成了《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城市管理)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确定了项目一期建设目标(通过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构建城乡一体化协同治理模式,以科研主体推动,通过深入基层社会的智能化治理实践研究,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提供很好的学术和技术支撑)。随后发改部门紧锣密鼓地举行了一期建设项目可研论证会议,确定了一期信息化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搭建县域数据中台、社会实验平台、视联网平台、智慧社区试点打造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完成了项目立项审批手续,标志着平定县特色基地进入了实战建设阶段。与此同时,注册成立了阳泉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开展基地规划建设,聘请信息科学、公共管理科学的相关专家,建立县域社会治理的智库支撑,发挥专家团队和科学研究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开展突破性课题研究。通过与省内外高层次专家达成省校合作协议、与基层各工作站所进行内容对接等方式,围绕县域数据治理、集体经济规范、疫情防控、矛盾调解等社会治理重点领域,深入研究数字化在城乡社会治理的应用场景、规范标准、政策建议等内容。
根据县域实际需求,研发定制了数字化社会治理管理服务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行,按照县域社会治理“一张网”的总体要求,理清县域内城市、集体、自然资源等基础数据资产,加快数据要素流通。将平定县463名专职网格员、36.69万常住居民、15万所房屋、1万余个社会组织等全部纳入信息系统,对残疾人、低保户等特殊群体,以及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进行分类管理、重点监测,实现数据全面、服务精准、管控有力。疫情防控工作中,基于平台开展返平人员登记推送、疫苗注射记录与核酸检测记录同步、区域核酸采样、区域场所码运行监控、居家隔离人员监测等大数据推送。截至6月21日,全县开通区域核酸登记权限人员2036名,开通场所码9096个,同步疫苗注射记录222707人,累计监管登记返平人员7005人;开展分类分级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累计登记采样1067466人次,日平均采样3万余人次,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数据信息,提高疫情防控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卫生县城创建中,根据平台的辖区内房屋信息、组织信息、人口信息、公共设施及以上要素所涉及地理位置的全要素数据库,对创卫涉及的重点难点网格事项,做到了发现及时、上报快速、分类精准、办结高效。截至6月30日,通过数字化社会管理系统共上报589条创卫类重点工单,并100%办结,推动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山西晚报》记者: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平定县下一步重点布局的领域是什么?
任文建:2022年是山西省“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年”,按照山西省正在开展的“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山西省委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动员暨培训会议精神,以“三晋强基”工程为引领,紧紧围绕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县委“坚持一个思路,创优两个环境,打好五场硬仗”的任务部署,平定县立足工作实际,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在专项行动领导组下创新设立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工作专班,坚持党建为“数字赋能”把方向、“数字赋能”为党建提效能,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深入探索“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新模式,以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特色基地(城市管理)为载体,按照“136”数字赋能工作思路,即“组建一个中心、搭建三个平台、赋能六个领域”,构建“县乡一体、智治融合、一网通管”的数字化基层治理格局。
组建一个中心:从平定县实际需求出发,依托实验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事业单位改革后新组建的信息数据中心和成立的阳泉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技术支撑和智库功能,集中各部门优势资源,结合专项行动要求,抽调精干力量,成立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工作专班,高标准组建智能化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把“数字赋能”打造为推进平定县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把基地真正建在基层、用在实处。
搭建三个平台:一是资源共享平台,完成数据资源、视频资源、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二是指挥调度平台,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连接包括县直部门、乡镇(办事处)、社区(村)、企业的各级党组织、党支部,实现多门类事件的纵向上报和横向调度、多层级信息推送和业务联动;三是场景展示平台,建立专项行动知识库,运用县域社会治理一张图呈现基层治理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可视化、展现各主题模块的落地效果、突出专项行动中的典型案例。
赋能六个领域:一是赋能基层党建,包括双日双评、党员积分、党支部书记星级评价、典型案例报送展现等应用功能;二是赋能平安建设,完成视频整合、智慧检查站建设,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由法院、司法局与社区协同,重点发展网格员落实法制宣传、矛盾调解、人民陪审员、风险预警“四岗合一”;三是赋能智慧社区,持续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升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能力,满足网格员各类日常工作、报表等需求,与公安局联动共建智慧安防社区;四是赋能经济发展,实现农村集体经济运营合同的规范化审查、标准化生成、流程化管控,为社区、乡镇培训政务服务受理员,实现就近办、马上办、全代办,实现自然资源风险预警、调查监管、辅助决策,强化自然资源治理能力;五是赋能疫情防控,在前期核酸检测平台、场所码运行、返平人员登记的基础上,完善分类、分级常态化核酸检测防控机制,针对不同群体实现更加科学的分类核酸检测建议,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六是赋能综合执法,加强行政审批与执法监管的审管联动,向综合执法部门提供分级视频监控资源,实现社区(村)、网格与执法部门间的工单派遣与任务调度。
《山西日报》记者:成立的阳泉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在此次实验基地建设中主要发挥什么作用?
贾智弘:为落实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的建设任务和实验课题,更好地开展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平定县结合自身需求,以广泛开展智能社会治理实验为方法,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提出了县域城乡一体化协同治理的总体思路,打造政、产、学、研多方协同支撑的社会实验平台,特意申请成立了承载社会治理实验的科研主体单位——阳泉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
研究院主要依托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特色基地,承担智能社会治理理论研究与智库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相关项目规划建设等任务,全力打造平定县智能社会样板工程,建成全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示范品牌,布局社会治理智能化产业高地,孵化培育高端数字化服务企业,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举办单位包括平定县信息数据中心、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智能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航天科工网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南京甄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长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内设机构包括科技伦理审查、社会实验和智能治理在内的三个专家委员会和负责日常事务管理的院务办,聘请了30余名国内专家学者,为平定县智能社会治理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库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