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2月7日电(记者 施福瑞)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志之所为,则无不成。在阳泉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一支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队伍冲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他们就是奋战在“疫”线的南煤一社区“两委”队伍。他们承担着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抗疫使命,日以继夜地坚持做好、做细、做精本职工作,为打造无疫社区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南煤一社区党委组建近一年,下辖4个党支部,党员135名,现有“两委”工作人员7名。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他们秉承“支部就是堡垒,党员就是旗帜”的信念,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当好“领头雁”,做好“排头兵”
南煤一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苏志斌自本轮疫情发生后,他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不言辛苦、不分昼夜、连续作战,以单位为家,每天工作将近20个小时。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与分管人员联系,确定防控任务,安排部署人员,做好防控措施的统筹、防控区域的协调、医护人员的调度。在他的有力指挥下,确保南煤一社区的防控工作周密严谨、流畅有序、有条不紊。作为社区书记,他勇担重任,主动带队宣传防疫知识,走区入户,耐心给居民讲解,同时及时按照市区街道的要求组织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虽然离家不足一公里,但为了工作,已经连续吃住在办公室,他上有老人,下有孩子,连看望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当好“守家人”,做好“宣传员”
个头不高,性格直爽,说话做事中透着干练与睿智,她就是南煤一社区的党委副书记,在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面对人员少、防疫任务重、居民分布点多面广、封闭管控难度大的情况,她主动承担了社区的后勤保障和宣传工作,由于人员不够,她广发“招募令”,迅速组建“巾帼红”和“巡查安保”志愿服务队。在后方阵地上,有序组织党员、志愿者、微网格员参与社区巡查、劝导、宣传等疫情防控工作。为了让广大居民及时了解防疫和辖区动态,确保静默期间的防疫工作做实、做细,她每天都要根据最新的要求,发挥文艺特长编写、录制宣传广播,制作抖音视频,不断扩大宣传,小区内到处可以听到她防疫宣传的声音。在封控静默管理时她又是最早进入连夜工作状态,连续10天没有回家,经常是凌晨才在沙发上睡一会,饿了吃口方便面,渴了喝口白开水。因工作劳累,她突发高烧不退,仍然坚守阵地尽职尽责。为了确保居民能及时吃上放心菜,开通电话订菜、在线下单服务,第一天就接到居民保供订菜电话上百余条,嗓子哑了,仍然坚守,并进行核单,确保每一位居民信息准确、保供到位。对辖区独居、居家隔离人员主动上门送菜,协调沟通购电、购气、购药,及时解决居民需求,和辖区志愿者们联手织就了一张最基层、最基础、最贴近居民需求的社区防控网,切实做好“守家人”。李姜敏说:“‘让党放心,让居民满意’,这就是她在社区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执着追求”。
守好“疫”阵地,做好“疫线员”
11月20日凌晨,已连续三天忙于核酸检测工作的她,照常筹备当天核酸物资,却因天色昏暗被脚下铁丝绊倒,摔倒时头部着地。经过医院消毒包扎、缝针处置后。王晶又迅速赶回防疫一线,挑起肩头的担子,继续开展工作,回复微信、打电话、填表格、组织疫情防控工作。作为社区工作数年的“老人”,王晶是同事的可靠前辈,是社区居民的讲解员,是团队的“舵手”,是个“拼命三娘”。当遇到居民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她耐心解读政策,让居民吃下“定心丸”;当临时封控的任务来临,她第一个穿上防护服冲到一线,不惧艰险,勇往直前;当社区多重任务交织,她能快速理清头绪、有条不紊地分配任务,让团队找到方向;当身体不适又有紧急排查任务时,她在医院边打点滴边开展电话排查。“大家都在社区防疫一线,我不能因伤待在家里!”王晶坚定地说。正是秉承“疫情不退我不退”的使命和情怀,让她毅然坚持奋战一线。疫情无情人有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她凭借着对网格信息底数清、情况明的优势,用自己的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冲在抗疫第一线,始终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默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平安。
彰显青春力量,做好“网格长”
她是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子,她是抗击疫情的强者,她是服务居民的好手,她是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她就是南煤一社区委员张文惠。疫情暴发以来,她身兼数职,每天负责4个点位样本的收集、转运,以及数字统计上报、追终筛查、上门采样、宣传引导等工作。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少,有的同事因连续的加班加点工作病倒了,她第一时间接替,继续工作。由于静默,原本在开发区居住的她为了不影响工作,毅然选择吃住在社区,截止到今天已经十天时间吃住在社区没有回家,居民的安危她一直牵挂,为了急、准、快把检测样本送到防疫部门,她顾不上吃饭,经常送完样品就已经是中午2点以后了,面对已经放凉的饭菜,她还是大口大口吃起来。因为她知道,疫情期间,随时都可能接受防疫任务。必须与时间赛跑,她夜以继日逆行服务的精神,迎得了居民的赞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一名社区工作者的诺言,彰显了一代青年的风范和梦想。
不负韶华时代,做好“安全员”
她是南煤一社区最小的委员,她的名字叫李敏。00后的她,今年只有22岁,她是父母眼中还未长大不经世事的孩子,但却依然担起重岗之责,一网之安。虽然年纪小,但干起工作来确很细致。面对每天转运人员、居家隔离、健康监测、返泉人员等各种数据了如指掌,对各种疫情报表、汇总、物资整理、派发等工作,她总能精准上报,合理分发。面对管控政策的调整,她总能快速反馈到各网格,做好政策解释工作。“胆大、灵敏、机智”是她的代名词。面对燕煤花园突然出现的阳性病例,小小年纪的她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迅速穿上大白,带领医护对楼栋内密接人员进行上门采样。虽然最近几天,她都在居家管控,但工作却一样没有落下,实时与工作人员沟通上门核酸人数、做好当日报表,她管辖的片区较大,自建房、排房、公寓多,居民诉求多,疫情期间电话咨询量更是急剧增加,但她还是一一接听、耐心解答,努力当好一网之长。她与社区姐妹们在两地共同战斗。她说:“既然选择了社区这份工作,我就要把它做好”。她将青年一代“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精神在社区传承,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
身兼数职为民,做好“服务员”
王志花,南煤一社区一名普通的委员。换届进入社区工作以来,一直对工作兢兢业业,领导交办的工作总能高标准完成。在她管辖的网格,居民都把她当成了一家人。短短一年的时间,“小王”便成了他们最贴心的“管家”。在最近的疫情防控工作和疫情专干隔离期间,她更是承担了每日居家隔离人员上门核酸的任务,前一天确认人员名单,第二天变身“登记员”7点准时开始上门协助医护采样。静默管理后,她家也顾不上回,只能抽中午吃饭的时候和家里9岁的孩子视频通话,当孩子知道她就是“大白”中的一员时,孩子感到无比的自豪,也让她觉得自己辛苦的付出是值得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她管辖的区域老旧楼栋多,特别是公寓楼,独居、空巢老人多,这些人群的疫情期间的生活保障成了她的“一块心病”,在保供物资到达后,她又马不停蹄当起了“送货员”,为独居老人和居家隔离家属上门送菜。工作的认真、贴心的服务,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认可。她说:“做好服务员,让居民满意,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认可”。
小身躯大能量,做好“一线兵”
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最基础、最重要、最艰巨的工作,是推动防控措施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的地方。有这样一个人,逆风而行,她就是南煤一社区第四网格员韩蕊英。在燕煤小区出现了阳性病例以后,作为本小区的网格长,为坚决守住防控安全线,在驻地单位的配合下,将永昱路段进行封闭,形成闭环管理。这样阻断了疫情的有效传播,也阻断了她的“方便”之路。她只能绕着南外环才能到达封控区。从11月21日开始,她小小的身躯便扛起了燕煤的重点防控工作,清晨不到六点,人们还在熟睡的时候,她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入户上门检测,排查密接人员,接打电话流调返泉人员信息,走访网格内居民,叮嘱居民严格执行管控原则,做好居家隔离、集中隔离人员心理疏导,情绪稳控,为网格内人员运送、分发食物,贴封条,配合采样医务人员登记信息,一刻不停歇,她的肩上增添了不少责任,也被赋予了“多重身份”“多个角色。”十几年的社区工作,养成了她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责任心,面对辖区户数多、人口杂的困难,她不顾连日的疲惫,仍然坚守在防控第一线,24小时全时在岗、随时待命,全身心投入到管辖的片区,进行全覆盖疫情防控宣传、密接人员等排查。
社区不大,但需要步步丈量;社区虽小,却事关家家户户。当看到他们废寝忘食地工作,居民们也纷纷送来了饺子、米饭、面条、肉、菜等,他们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居民的认可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这支队伍坚定地说。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在社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党旗高高飘扬的防疫一线,这支队伍坚强不催、奋勇向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关键时期的使命和担当,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忠诚,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努力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