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选择了基层,便只顾风雨兼程

——到村任职大学生王玮领办党建项目风采录

2022-10-27 19:39:02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10月27日电(记者 施福瑞)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硕果累累的世界,温暖人心。“虽然路途曲折,但一下车,没有了城市的喧嚣,一切是那么朴素宁静,大阳泉村的复古宅舍间,青砖灰瓦相映成趣,‘义学堂’里书声琅琅,这个历经千年风雨、古香古色的古村落,在繁华和喧嚣的城市中,散发出别样的魅力。”回想起第一次走进大阳泉村的情景,到村任职大学生王玮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大阳泉村位于阳泉市西南部,是义井镇较大的城中村,距市区1.5公里,交通便利,常住人口3546人。如何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如何在推动善治上更进一步?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成了王玮任职后的第一个难题,不做井里的葫芦,王玮从“案头”奔向“田头”,俯下身子、迈开步子、走村入户展开调查研究,把村民提的意见建议认真写下来,并虚心向有经验的包村领导和村两委成员请教后发现,大阳泉村有人员聚集度高、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人群多元化、治理难的特点。王玮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商量着要在精细化上着力,加强基层微网格建设,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组织在网格中建立,干部在网格中服务、活动在网格中开展、矛盾在网格中化解”的“微治理”工作模式。目标确定了,大伙明确分工,挂图对标作战,按照地理位置、人员分布的情况实地走访细化网格。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人民,手中有力量”,从牌楼到村委会,村委会再到杜家垴、寺沟、麻巷的石板路,年轻的王玮走了很多遍。经过近一个月的入户走访,原先的5个网格以30-50户的标准划分成了31个微网格,并按照“一格一群”的原则建立微信群。“大妈,这个是我们的微网格群二维码,你可以扫码入群”“大爷,平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群里反映”。基层无小事,件件是大事,用心对待每一位群众,王玮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路旁的树要倒下来了……”村民张某在微网格群里发出一条信息,王玮看到后立即通知村干部一同前往,共同清理枯树,并对树龄老化、枯萎严重的树木进行了集中清理,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大阳泉村的村民相互介绍说:“这是咱村新来的大学生,很能干哩”。村民的认可让王玮感到所有的付出和汗水都是值得的,由于一些工作经常来得急、要得紧,来不及吃饭,泡面则成了她最行之有效的充饿办法,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常常陪伴她的是夜幕降临的黑夜和点点的星辰,但她说“既然来到了村里,那就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干工作”。

她牵头打造“微阵地”建设和两委成员确定建立“理论学习日、先锋行动日、民情收集日、议事协商日”四项机制,发挥微网格治理“工作站”作用,以制度化推动微网格行动常态化。积极开展惠民利民的“微实事”活动,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线上线下联动,落实“走访—登记—上报—办结—反馈”闭环管理,累计收集解决路灯损坏、道路破损等问题10余件,真正做到知家事、解民忧。以微网格为单位,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自建房排查等中心工作,营造“先锋引领、全民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激发共建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

“青年时代,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这句话一直激励鼓舞着她。她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基层,详细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广泛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团结民心,将自己的所学所思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脚踏实地干实事,勇于拼搏强本领,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