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9月30日电(施福瑞 通讯员 闫振杰)上站街道小阳泉北社区蕴园小区建立于2005年,有4栋楼96户252人,其中党员100人,建成以来一直由市会计函授学校代管。直到2020年底,随着单位改革重组,该校搬离,代管服务也随之消失,蕴园小区成了典型的“三无小区”,相继出现环境卫生差、人员车辆混乱、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居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作为一名党龄45年的党员,闫振杰主动请缨,找到小阳泉北社区党委,寻求解决办法。经过沟通,决定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同步建立党组织,推行“酬金制”服务模式,探索一条党建引领小区自治的新路径。
一、为什么用“酬金制”?
“三无小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失管”。目前,大多数社区解决“三无小区”的办法是居民自治,也有物业包干。居民自治透明,但居民太费心;物业包干省心,但不够透明。为此,小区业委会党支部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酬金制”的办法(即由业委会统一收取业主物业费,建立财务信息披露、账目公开制度,业委会根据居民需求购买物业公司相关服务),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业主被动接受强制服务等问题,使业主能够明明白白消费,从而更好地保护业主的利益。
在具体运行过程中,我们对物业公司办公费用、小区公共能耗费逐一核定,公共设施改造等大事召开业主大会讨论确定,业委会具体实施;换个灯泡等小事由业委会直接决定,立即实施,并在业主群公布所有费用使用情况,接受业主监督,把每一分钱都算得清清楚楚。此外,每年还召开居民代表、业主代表大会,公布“酬金制”管理的年度执行情况,确保了物业公司的收入和为业主提供的服务成正比,实现了业主权益和物业管理的双赢。
二、“酬金制”如何实施?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在社区党委的推动下,我们依法选举产生了党员占比70%的业委会,并成立了党支部,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公开招标,精选物业。我们首先组织专人考察了全市物业公司及管理较好的10多个小区,之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微信征求意见等方式,确定物业服务事项及付费形式,并在山西招投标网公开招标,通过听取介绍、实地查看、相互比对等形式,对4个竞标的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了综合考量,最终选择了唯一成立了党支部的物业服务公司。
二是先用后付,取信于民。物业服务公司进驻后,先行垫资9.8万元安装了人车分流门禁系统,划设了90个停车位,维护了3670平米绿植,并安排8名工作人员提供24小时服务。9个月后,业主委员会采取“线上征集+线下走访”的方式,开展物业服务满意度测评,居民满意率达90%以上,并全部主动交纳了物业费。
三是定制服务,评议付费。我们严格支付程序和标准,对物业费实行统一收取、集中保管、按需购买,根据业主代表对物业服务事项、服务品质的认定,确定服务等次,全额或按比例交付酬金。同时,采取“居民按需求点单、业主委员会按民意下单、物业服务企业按要求接单、业主委员会按标准买单”的模式,为居民提供定制化、品质化服务。
三、“酬金制”铺开后成效怎么样?
一是业委会党组织的威信树起来了。我们不怕居民有意见,就怕居民没意见。有时业主提出一个意见,我们就会召开一个专题会议研究。“酬金制”试行一年半后,居民对业委会的信任与日俱增,党组织的号召力极大增强,愿意靠近组织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只要支部一声令,居民马上就行动。今年以来,小区已招募志愿者50余人,开展了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12次,效果良好。
二是物业服务质量有保障了。在街道、社区、业委会、物业和96户业主的共同努力下,小区环境“旧貌”换“新颜”,治理逐渐从“无章”变为“有序”。通过社区党委“穿针引线”,街道出资、产权单位提供场地、业主委员会党支部出人管理,我们业委会打造了“北集心”党群服务驿站,设置了协商议事厅、居民活动中心、矛盾调解室等八个功能区,每天定人定时定点为居民提供“家门口”服务。
三是长效运行机制更加完善了。有了初步探索经验,我们又建立了三个制度,一是交叉任职制度——社区“两委”成员与业委会、物业成员交叉任职,推动全方位深度融合;二是协商议事机制——每月定期组织物业公司、社区召开会议,协商议事、解决问题;三是考核评价机制——以小区居民满意度为衡量标准,推行物业企业、业委会履行社会职责积分和双向评价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物业企业和居民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主心骨”、汇聚正能量,以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办好每一件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