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阳泉高新区“数智双碳”工作稳步推进

2022-08-19 17:59:13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8月19日电(施福瑞)推进工业赋能育新、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战略,打造现代绿色低碳产业承载区,加快打造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先行示范,是阳泉市十三次党代会议定的今后五年经济领域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2021年11月25日,市委专题会议雷健坤书记指出:全市有关部门要按照编规划、定政策、搭平台、搞科研、建载体”等一系列组合拳来创建阳泉数智双碳产业体系。同时,高新区要在全市先行先试,敢于发力,引领全市数智双碳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创建数智双碳产业先导区和示范区。

围绕十三次党代会奋斗目标和雷健坤书记工作指示,高新区主动对接东北电力大学绿色低碳产业研究院,制定了数智双碳相关政策,搭建了城市能源互联网平台,聚焦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源网荷储等六大方向开展产业导入,积极推进源网荷储和零碳园区建设,率先在全市践行“数智产业”战略,相关工作稳步推进。

政策引领打牢数智双碳基础”。由高新区牵头,经过与相关市直部门与全市重点用能单位深度对接,已编制完成《数智双碳产业三年发展行动计划》《数智双碳产业园建设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全市数智双碳应用场景》等,初步完成全市双碳产业整体发展的顶层设计。下一步高新区将深度对接国家各项政策,同时组织相关专家组、逐步开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各领域产业专项规划,以政策和市场“双轮”为驱动,助力数智双碳工作有序推进。

不断强化平台支撑,按下全市数智双碳“快捷键”。工作开始以来,高新区不断加快“软平台”和“硬支撑”建设速度,推进平台和园区建设。一方面,高新区深度对接国网阳泉公司,初步完成全市能源地图和数智平台合作方案,拟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工业企业的能源体系运行进行全景展示、实时监测预警、统计分析的全方位监控,不断强化数智双碳软平台建设。另一方面,按照“科研—中试—厂房”建设模式,计划在泉东片区投资建设数智低碳示范产业园,强化园区载体硬支撑,加速产业导入和项目落地工作。

不断加强产业导入,为全市注入数智双碳“动力源”。今年以来,高新区围绕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循环经济等6大领域,开展产业导入工作,4月以来,高新区先后考察对接了22家相关企业,并与四季沐歌、中电科、沈阳微控和上海埂晟新材等10家行业知名企业初步达成落地意向。预计年内可签约落地沈阳微控真空飞轮储能项目、煤矸石综合废物循环利用项目、四季沐歌CAS系统智慧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为全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新动力。

实施能源先行计划,积极打造全市源网荷储“示范区”。半年来,高新区不断深化与东北电力大学绿色低碳产业研究院合作,编制了《高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旨在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合理配置各类储能,实现了源网荷储各环节间协调互动;“源”方面,已完成前期对接工作,正准备计划建设绿色可再生能源1429MW,包括风电项目220MW、光伏项目1209MW;“网”方面,拟在未来两年内建设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3座、35KV变电站2座,供电线路长67.9公里;“荷”方面,正计划部署源网荷储智慧能源一体化调控平台,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储”方面,已同山西青于蓝公司、上海融和元储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正建设200MW/400WMH独立储能项目、50MW/100MWh储能项目,建成后将大幅度提升我区乃至全市可再生能源占比,助力全市“数智双碳”产业发展。

下半年,高新区将进一步围绕“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战略,抢占“数智”与“双碳”双赛道,塑造弯道超车和换道领跑新优势,稳步推进数智双碳工作,为全市和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名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