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7月26日电(见习记者 曹思团)阳泉市平定县张庄镇过去由三个乡镇合并而成,古贝和阳胜两个片区人口快速流失、废弃窑洞增多、产业发展滞后,一直是张庄镇集体经济的薄弱板块。如何变废为宝、如何唤醒资源,张庄镇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中,突出共同富裕,突出集体经济,突出富民增收,坚持把党旗插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发展的第一线。张庄镇立足小切口准发力,解决好“干劲”“思路”“效益”三个问题,探索“支部领路、企业铺路、抱团走路”的食用菌产业联合发展新路径,实现产业和治理双提升,打造集体经济发展的张庄样板。
农村产业如何定向?
强堡垒凝心。镇党委认真研究,理清思路,成立食用菌产业联合体临时党支部,确立了镇分管副镇长为“主攻手”,任支部书记,吸纳3个先行试验合作社负责人,让党组织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主心骨”。产业薄弱首先是思维薄弱,支部解决的就是大家的信心和认识问题,通过会议动员、一一面谈、考察交流,破除了大家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守摊思想。请专家支招。深化“省校”合作,张庄镇与山西农业大学功能食品研究院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今年3月份邀请专家进行了实地评估,对气候、场所、技术等方面做出了科学指导,在此基础上,张庄镇制定了《食用菌种植推广计划》并进行了广泛宣传。敢于尝试,才有突破成为大家的一致共识。
产业项目如何发展?
抓典型引路。张庄镇统计现有成熟的废旧窑洞110眼、可利用的废旧厂房10余个。谁先来趟路?谁先来破题?张庄镇采用“支部+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推广“窑洞、厂房、大棚”的种植方式,谋定后动,谋定快动。镇政府为每村提供1.5万元的启动激励金,同时发挥绿洋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范家掌、赵家庄、复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新城、南阳胜大棚率先开展种植,有金堰、神峪、王家坪、郭家山于6月份投放菌棒,现全镇共投放菌棒20万棒,日产达到2000斤,实现了当月投入,当月收益,打响了示范引领第一仗。定制度规范。产业发展最怕单打独斗,我们起步之初,就确立了联合体的共赢思路,引导大家看长远效益不只看眼前利益,看分工合作不只看自家辛苦。先行试种期间,临时党支部协调绿洋公司与试点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了《食用菌合作协议书》,试点村负责对现有基础条件进行改造,由绿洋公司统一提供菌棒,并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定标准统一挂牌、定期调度、依规管理,出台培训制度、技术规程、农产品安全等制度,确保规范操作,安全运行。
集体经济如何增收?
创公共品牌。目前已申请区域化公共品牌“张晓蘑”,改变之前无包装、无商标、无标准的小、散、乱状况,唱好张庄故事,挖掘蘑菇精神,让消费者吃到品相好、品质优、品牌响的本地蘑菇。多元化销售。临时党支部下设产销小组,联合驻村干部、机关干部,人人都当“代言人”“销售员”,线下、线上同步销,通过龙头公司包销一批,本地企业内销一批,网络平台分销一批,帮扶单位帮销一批,高端客户定销一批。一个周期内可实现集体经济村均增收8万元。布局区域化、区域品牌化,实现“一业兴多村”,使“小蘑菇”真正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