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7月14日电(施福瑞 通讯员 曹思团 韩熙威)为有效地宣传和保护性地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利用非遗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创新文化服务的同时也为企业、传承人、人民群众之间搭建交流平台,7月13日上午,阳泉市2022年文化产品(非遗)展开展仪式在阳泉市高新区嘉瑞大厦举行。
阳泉市文化产品(非遗)展承办方负责人介绍展览筹备情况,据介绍,阳泉拥有着丰富的文化与自然遗产资源,国家级非遗项目赵氏孤儿传说就发生在盂县藏山;娘子关镇下董寨村有春节跑马排风俗,最早便是由骑兵传递军情演变而来。其他如平定刻花瓷、平定砂器和三八席、连翘茶、黄瓜干、剪纸、面塑等这些传统手工的制作技艺,更是脍炙人口,广为传布,生生不息,展示出其自身的魅力与顽强的生命力。同时,阳泉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与利用,目前共有国家级非遗5项,省级非遗31项,市级非遗141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32人,市级传承人198人。展厅共有18个非遗项目、47个企业及相关传承人入驻,在宣传利用非遗资源、开发非遗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服务的同时,让阳泉非遗这一名片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阳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米楠书记在开展仪式上致辞,表示阳泉市2022年文化产品(非遗)展的开展,是阳泉市非遗保护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探索非遗传承利用新思路、新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它的成立,不仅可以为刻花瓷、珐华器、紫砂、桃仁月饼等非遗企业打开销路,实现传统技艺的生产、销售的完美组合,更能让剪纸、刺绣、布艺等炕头民间文化,通过家庭制作、集中售卖的模式,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展示非遗的力量。
阳泉市政府副市长李君宣布阳泉市2022年文化产品(非遗)展正式开展,阳泉传统文化的民间非遗表演在震天的锣鼓声中精彩上演。
最后,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参会嘉宾共同参观了非遗文化产品展示并观看了阳泉评书专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