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名外援工作队的监狱民警心中都有一种不灭的初心;每一名外援工作队的监狱民警肩上都有一份神圣的使命。在那外援工作队的日日夜夜,每一名外援工作队的监狱民警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着山西监狱民警的良好形象,都在用自己的热血生命,镌刻出监狱民警的灿烂人生。今天,我们就要和大家分享在那难忘的外援工作队期间,发生在我们的领队、我们的战友、我们的兄长王永茂身上的故事。
2017年5月3日,是让山西省司法行政系统首批外援工作队队员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王永茂带领29名热血男儿外援出征的日子,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和王永茂队长一起经历了一辈子都刻骨铭心的180天。在省司法厅举行的外援工作队启程动员会上,当从薛厅长手中接过鲜红的外援工作队队旗时,作为队长的他举起右拳,发出铮铮誓言:“忠诚使命、敢于担当、甘于吃苦、勇于拼搏、团结奋进、严守纪律。”这绝不是空喊口号,绝不是做做样子,之后的180多天里他一直在不断践行着这份承诺。
我们外援工作队的目的地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干燥炎热,风沙漫漫。这样的环境给我们的队员带来了嗓子干痛、鼻子流血、皮肤开裂等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这180多天里王永茂队长带领我们一道克服了远离妻儿老小、照顾不了家庭和老人的焦虑,克服了沙尘漫漫、干燥炎热的气候条件,克服了长期超负荷工作的紧张情绪,将外援工作队工作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并在第一批13个省份外援工作队团中率先开展佩戴党徽、亮明党员身份行动。时刻提醒我们注重自己的言行。
按照相关规定,外援工作队队员原本要安排在机关科室工作,但是,看到监狱警力太缺乏,他决定还是要到一线去,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外援工作队队员的价值和作用。时常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来外援就是要到一线去,哪有援兵到了战场不打仗的道理,不进监区还叫什么外援工作队。”在王永茂带领下队员们第一时间就向外援单位党委递交了一份请战书,30名队员全部签名。至此,山西外援工作队全部下沉到监区一线,与外援单位民警并肩战斗,同吃、同住、同值班、同备勤,在磨练考验中真正成为一名名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工作勤奋、敢打硬仗的优秀山西监狱民警。这样,我们也就成为全国监狱系统外援工作队队伍中第一支进入监区一线奋战的队伍。
那些日子里,每天一上班就能看到他早早的站在监狱大门前,跟每一名队员打招呼、不是给队员整整衣服、查看查看装备,就是小声地叮嘱几句,默默地拍拍肩膀,用这种方式给队员鼓劲助威。
“上班注意安全”
“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我”
“下班告我一声”
那段时间,他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几句话,队员知道他是真为大家担心啊。
夏日里,酷暑难耐,四十度的高温、厚重的防刺服,汗水一遍遍打湿大伙的衣衫。
监控室内、大屏幕前,一个连班就是24小时,不能打瞌睡,不能休息,累了就站起来走两步,困了就用凉水擦把脸……半年时间里这样的班王永茂值了97个,王永茂在日记本上写道:“外援工作是使命,体现着忠诚与担当;外援工作是舞台,展现着魅力与精彩;外援工作是“战场”,比拼着实力与耐力;外援工作是阅历,增添着厚度与殷实。”
外援工作期间,他那种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豪气,成了我们一起克服来自方方面面的不适和挑战的精神力量。他的身躯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却从没有见他流露过一丝的犹豫和退缩,他似乎就是一辆永不停息的战车,一名永不言败的战士。在他眼里似乎只有工作,只有外援工作队。180多天里遇到多少困难外人无从知晓,他兢兢业业、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为人亲和、忠厚正派的做人品格却赢得了当地民警职工的普遍认可。据不完全统计,在外援工作队的180多天来,王永茂参加各种会议100余次,最多时一天开了5个会,有时深夜还要开;每个月值班16次;上报简报60余期;发表文章10余篇;和外援工作队队员谈心平均每天2到3人次,而他每天平均只睡4小时,视力从1.5降到了0.6,体重也降了10多斤,在漫漫风沙中、在炎炎烈日下,他的身影像戈壁滩的胡杨挺拔屹立。
面对这样的环境王永茂自己从来不说什么,甚至是和妻子在电话中都不吐露半点。他也要求队员不能提任何要求,不能享受任何特殊。队员们听他的,可身体却不听他的。两个月后,也许是没明没夜的工作操劳导致抵抗到了极限,也许是疾病的早期征兆,他还是病倒了。2017年7月26日,他没像往常那样早早的起来招呼大家起床,我来到他房间,只见王永茂双手捂着肚子,紧紧的蜷缩在床角,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住滚落,大伙急忙把王永茂送到医院。在等待检查时,王永茂实在难以忍受剧烈的疼痛,往日铮铮硬汉竟疼的哭出声来,止痛针也没止住王永茂的剧痛。医生建议他住院观察、治疗,可王永茂说:“监狱警力那么紧张,不能因为我给人家添麻烦,我能坚持。”输完两瓶液后,当晚王永茂就连夜赶回了监狱。而这一天,也成为180天的外援工作队时间里,王永茂唯一“休息”的一天。之后的3个月日子里,王永茂的身体每况愈下,到11月外援工作队任务结束,将要回家时,并发症已使他无法正常吃饭,咀嚼时每次牙齿的碰撞,都会使他一阵阵的头疼,身上一阵阵莫名其妙的疼。11月5日,王永茂和队员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他没有一刻停歇,就开始日常办公、巡回宣讲。
2018年2月1日,大家最不愿相信、内心最为排斥的诊断结果还是摆在了面前——肺癌晚期。那一刻,他仅存的一点侥幸心理被病魔无情的击碎,看着已哭成泪人的妻子,王永茂强忍心中的难过,躺在病床上思绪万千……答应带29名外援工作队弟兄回第二故乡看看的愿望实现不了了,工作上的许多筹划实现不了了,他走后,妻子一个人如何撑起这个家?孩子从国外回来了,爸爸却不在了。当组织问他有何要求时,他却一遍遍反复叮咛妻子、女儿不能给组织添任何麻烦。王永茂让人读懂了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更是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和对党的监狱事业的无限忠诚。王永茂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当祖国需要他时,能为祖国做点事。一辈子能走外援工作队这一遭,我不后悔!”
2019年6月25日王永茂同志作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这是我们外援工作队队员的光荣,是监狱民警的光荣,是整个政法系统的光荣。表彰大会归来,兴奋的王永茂急切的把人民大会堂所见所闻所想分享给大家。8月22日,当我们想再次采访他时,得知已经进行了16次化疗的他,他又因吐血住院治疗,我们实在不忍心去再打扰他。他通过微信回复道:“大会表彰了190多名全国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特别是大会发言的几位同志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和他们相比,我还有差距,感觉自己很渺小,我所做的真的是微不足道……”
这,就是王永茂,有凌云壮志,有铮铮铁骨,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喜怒哀乐。王永茂同志正是以他坚定的人生信念,不懈的生命追求,用燃烧生命的力量,践行了我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和担当。(文/尹玉明 赵际平)